您发现没有,有的专家似乎真的有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本,比如说年轻人没有工作,但是可以先结婚生孩子,还有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,拿出1/3的存款买房子,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,给00后增加工作难度等等,这些建议,这些观点听起来好像是为年轻人好,但是实则是让年轻人讨厌。年轻人、女性、老人、儿童,性少数群体,本质都是社会的弱者,他们的命运、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往往交由自己以外的人做决定。作为弱者的当事人,不应该成为隐形的承受者,而要拿回自己的发声权,我的事情我做主,我需要什么权益,请听我自己来说。
一些专家的言论频频引发争议,甚至被批评为“废话”、“不接地气”。这主要源于一些专家的建议显然脱离了大众的实际生活,或者显得过于敷衍。例如,一些所谓的专家建议年轻人“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受罪”、“尽快买房”,这些言论显然与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价值观相悖,引发了大量的讽刺和不满。与此同时,互联网的兴起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途径。这使得公众更容易接触到不同观点,更有勇气质疑权威。
客观地说,在专家群体中,有不少肚里有货的学者,令人尊重。比如,有的教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法律案例,为年轻人讲解法律知识;还有的人化身“情感达人”,理论结合实际输出观点,解决年轻人的情感问题。